
在天元区马家河街道万丰社区石子塘组,邻居们提到罗云思都会点头称赞:“虽说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但多数人都是说得多,做得浅,能够像思老师这样,这么多年一个人尽心伺候着母亲,将母亲照顾得这样好实属难得,我们很是钦佩。”
罗云思今年66岁,在我国恢复高考前,罗云思是万丰村里不可多见的高中生,当时生产队便邀请他来当小学老师,大家对他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思老师”。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罗云思是第一批考出去的学生,后来被分配在湘江氮肥厂工作,经过自己的努力,干到了分厂厂长的位置,成为了全村的骄傲。
幸福的转折在2000年,罗云思的父亲病故,留下年老体弱的母亲,由罗云思兄弟两个轮流照顾。弟弟一家当时住在市里楼梯房,老人上下楼梯多有不便,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罗云思与弟弟商量,将母亲接回乡里跟自己生活。2006年罗云思妻子因病去世,他悲痛不已,与此同时,照顾母亲的任务全部落在了这个男人身上,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罗云思用孝行撑起了母亲安稳的余生。2010年,由于厂里同事操作不慎,导致罗云思腿脚受伤严重,只能住院治疗,回家休养。生病住院的他,时刻挂念自己母亲的情况,白天打电话请邻居照看,晚上就让弟弟过去照顾。身体还没完全康复,他就急着办了出院手续。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罗云思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专门打理母亲的生活,洗衣、做饭,将母亲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2017年,母亲意外摔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自理,出行也要抱进抱出。一个男人,全面照顾自己母亲多有不便,但罗云思全然不顾,只想着怎么把母亲照顾好。他帮母亲接屎接尿、翻身、擦洗,床前床后的悉心照顾,同时也很是自责,觉得是自己疏忽了。从那以后,罗云思便时刻陪在母亲身边,实在要外出,都会把母亲安置好并再三叮嘱后才出门,办完事立马回家,绝不在外面多停留。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罗云思这里就不是这样。罗云思当过教师,骨子里尊崇着中国传统文化,对“孝”更是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事父母,能竭其力”是他对母亲一直的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对于母亲的所有事都亲力亲为,照顾得无微不至。弟弟一家经常来看母亲,也提出要把母亲接到市里去,但母亲习惯了乡里的生活,坚决不肯离开老房子,从而不愿跟弟弟去市里生活,罗云思尊重老人想法,一直在老房子承担着照顾老人责任。
如今,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状态也越来越好。虽然已经98岁高寿,情绪也开始喜怒无常,但是这时罗云思会像带小孩般耐着性子哄着,舒缓母亲的脾气。有时怕母亲无聊、寂寞,他还会邀请一些邻居朋友来家里陪母亲聊聊天,在天气好的时候,罗云思也会把母亲抱上轮椅,推出去散散步、晒晒太阳,与别人拉拉家常。
在罗云思妻子去世后,有不少热心邻居给他说媒,劝他讨个老婆,组建一个完整的家,这样有个人一起帮衬着,也不会太辛苦,都被他礼貌地拒绝了。时至今日,罗云思还是独自一个人,每天在家照顾母亲,日子过得井然有序。
所谓“言传身教”即是如此,罗云思经常教育后辈,“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在罗云思的影响下,儿子、儿媳也都深受感染,工作之余也会帮着照顾奶奶,对罗云思也是非常孝顺。儿子和别人谈起父亲,常说:“爸爸为了整个家庭付出了太多太多,对奶奶的照顾可谓尽心尽力,总是细心地观察奶奶缺什么、喜欢什么新玩意儿,尽量满足奶奶的需求。父亲自己也有腰椎间盘突出,时常腰疼,现在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比从前,但对奶奶的照顾,从来没有怠慢过?!?/p>
罗云思的孝顺事迹,在村里广为人知。社区党总支书记罗利军说:“罗云思同志是真孝,孝于心,现于行,堪称孝的楷模,值得大家去学习。”
责编:陈雅倩
初审:陈雅倩 二审:李毅军 终审:罗敏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