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一百元约-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400元3小时快餐,真人同城炮约qq群

书柜的故事
2020-10-13 17:14:57          编辑:周媛 | 作者:谭熙荣          浏览量:5462

读书人与书,总有些辛酸的故事。

我的祖辈都是农民,糊口尚且不易,读书这样高雅的事,更加高难。我的父亲偏偏不信邪,设法让我们读书。他的一句口头禅是,只要你们努力、争气,我肩头顶不起背顶。

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好学生,偏科,不爱理科,数学尤其瘸腿。因为爱看些小说,作文还行。高一那年有一次作文,题目是《新风》,我虚构了一个倒插门的故事,得了高分。有老师不信是我写的,说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不可能!那时流行《金光大道》《艳阳天》,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两三天就读完一本,简直是如饥似渴。彼时负责图书馆的谭蒙老师,待我很好。

因为爱看些闲书,我陆陆续续有了几本自己购买的书;这时候,便想到了书柜。家境紧巴巴的,我刚提出做书柜的想法,父亲便蹦出俩字:不行!第二天,父亲空出一只小木箱,红漆漆过的,作为我的书柜。后来这只伴随了我几年的伙计,留给了三弟,上面还有一道粗粗的刀痕。这里也有一个爱书的故事,我的二弟也喜欢看书,我的书,他正好取“拿来主义”。父亲发话了:正经书不读(二弟初二自行退费退学),现在读这些有啥用?叫我把箱子锁了。二弟书瘾发作,逮准我们不在,拿柴刀将箱子劈开一道口子。

我参加工作了,和父亲拿一样的工分,“地位”非往日可比,书柜又一次提上了议事日程。我先预备了木料,还请了木匠师傅,终于圆了我的书柜梦。书柜高、宽皆两尺许,上下两层,能容百来本。门页用玻璃镶嵌着,从外可以看到里面的书。我将“重要”的书排在醒目的位置,有点炫耀的味道。书柜虽不大,但在我,已经很知足了。

几年之后,书柜已经“吃”不下了。微薄的工资,常常捉襟见肘,可我的两大爱好时不时成为内人攻击的地方。一是吃,二是书,都是食粮。好在她只是嚷嚷,并无动作。有时得点稿费,多少也能息怒降火。1991年《小溪流》发了我一篇小说,除了两本赠书,还有90元稿费,比我一个月工资还多。内人掩饰不住内心的惊喜,自此对我的“烧包”多了一点包容。

书越来越多,重新做个书柜迫在眉睫。然经济拮据,不敢买杉木板,只能以廉价的松木板替代。新书柜高约1.8米,宽一米余,共四层,里外可放书两排,一时松香芬芳,空间绰绰,犹天下寒士得广厦万间俱欢颜。但南方易潮,松木容易变形,门页上头契合了,下头闹“别扭”,翘起。后来,松木书柜超载了。一大捆一大捆的书被移出“老家”,打包堆放。封面黄了又黄,书角卷了又卷。那份低微,让人不免心酸。

生活渐渐好了,书们都有了家,不再寄人篱下。书房兼卧室里,书随处都是,不仅书柜里有,书桌上有,沙发上有,床上也有。茶几上,深青色的兰花像沉静的思考者。绿茶在白色的瓷杯里或起或伏?;蚨潦?,或喝茶,或发呆,或倚窗眺望,听蟋蟀低唱,看竹舞絮飞,乐天达观,清心寡欲,如斯,岂不美哉!

责编:周媛

初审:周媛   二审:唐?;?nbsp;  终审:夏义凤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