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崭新明亮的展厅内,几张台球桌大小的桌子,上面分门别类放着动力电池箱盖、商用车保险杠、电池包底板等新材料制品。
9月1日,株洲陕研新材料装备技术研究院(下称陕研院)在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开院,这意味着,株洲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株洲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迎来重磅“参与者”。
陕研院依托国内外高端创新创业团队,充分发挥西安交大、西北大学、陕西省能源化工研究院等高校及科技人才优势,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倾力打造面向企业重大需求国际化、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合作平台,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端应用人才,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一直困扰着高端产业发展。在运作方式上,陕研院将采取企业化运营模式,打破传统科研单位运作的局限性,彻底打通产学研链条。
“实行企业化运作,可更贴近株洲企业需求,为其提供更好的人才、技术和服务支撑,推动解决相关产业人才匮乏、产业链条缺失、创新能力及手段不足等共性瓶颈问题。”陕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陕研院筹立短短半年间内,已与上海汽车、国轩高科、南京奥联等知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实际效果得到了合作单位的充分认可。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继军在致辞中表示,陕研院将助力高新区打造涵盖科技、人才、资本、环境等全要素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在动力谷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刘亮看来,材料是新型工业的血液,应用面极广。陕研院的研究方向和资源与株洲·中国动力谷“3+5+2”产业体系发展高度契合,能够进一步为株洲产业赋能。
株洲高新区正在成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高地。目前,该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上的企业达到106家,其中规上企业64家。
仅在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就汇集了12家新材料企业。其中,德智新材研发的半导体用SiC涂层石墨基座盘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未铼新材已全面进入国内X射线管生产企业供应商体系。世鑫新材在国内首家成功研发碳陶材料。
“陕研院是一个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研发项目孵化及产业化平台,既能与株洲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抢占高端市场,又能为产业链上的诸多中小企业改善技术路线、产品路线?!绷趿了怠?/p>
【相关新闻】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开园五年后 招商由“量”向“质”
就在陕研院开院前一天,2015年8月31日开园的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刚刚过完自己的五周岁“生日”。
五年,这个从城西山野“冒”出来的园区,正成为株洲高新洼地。目前,园区知识产权近1600项,企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
以五年为标尺,陕研院的落户,既是高新洼地的缩影,又体现着发展思路之变:招商从“逐量”开始“逐质”。
眼下,湖南圣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大楼已经完成装修,全新的检验设备正在调试中,不久后,这里将成为湖南首家生物医学检验检测中心,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将补上关键一环。
而就在年初,园区未铼新材、时创智能顶住复杂国际形势,成功“逆风出?!?,斩获海外订单,也让行业内外看到园区的增长活力。
“前期主要是聚人气、聚产业,但园区要想保持活力,后续就要严格围绕产业链招商,既考虑项目多样性,又要优先考虑高标准、技术水平高、潜力高的项目?!倍却葱麓匆捣裰行闹魅瘟趿了怠?/span>
2019年,该园区累计入驻企业项目突破250家,涵盖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领域。
就在高速增长节点时,园区项目及场地管理的思路也在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主动调整更新。
“随着园区入驻的高端创新创业项目逐年增加,研发中心场地日趋饱和,园区必须在探索孵化绩效常态化提升的路径上提出新思路、拿出新方法,及时完善项目入园的进出机制,严控和深度挖潜入园项目的技术“含金量”是我们在发展新阶段的重中之重。”刘亮说。
在他看来,创新创业就是个不断试错、不断自我升级与淘汰的过程,作为一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关注和遵循发展规律,及时改变思路。
“这也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新技术园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有之义。”刘亮说。
责编:张弥郁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