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年前,他是原棉纺厂里的“小作坊”。16年后,他的技术领跑国内钻掘类硬质合金行业,已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
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株洲肯特硬质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洲肯特)。他依靠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和久久为功的专研精神,在专业领域攻城略地。
填补国内多项空白
时间来到2006年。张国顺离开了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与几名初创成员创立了株洲肯特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硬质合金被誉为工业的牙齿,其产业链较长,与国民经济关联度较大。
从哪里发力?张国顺立足专精特新,选择在硬质合金的细分行业做精、做专。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
在株洲肯特,产品研发部是企业架构的核心,其建立了围绕矿山开采合金、硬岩铣挖用合金、超硬材料复合片基体、工程应用类合金、油田牙轮钻合金及专用精密数控刀片等相关研发能力的研发中心。
技术创新,人才是关键。株洲肯特先后引进40多名各级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并聘请赴国外留学深造的技术专家,为公司的质量控制和新品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左右?!闭殴辰樯埽疽延涤?2项专利技术,产品已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诸多空白。
目前,该公司的深井钻探用硬质合金、超粗硬质合金及硬质合金材料复合基体,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新材料产品目录;应用于油田开采、矿山掘进及桥梁隧道建设等方面的硬质合金产品,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技术含量,在国内同行中均属于领先水平。
今年销售收入预计可突破4亿元
十一长假刚结束,张国顺就收到一个好消息,“今年前9个月,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突破4亿元?!?/p>
“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企业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升级。”张国顺感叹。
2009年,十几平方米的厂房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株洲肯特搬进硬质合金产业园的标准厂房,扩大了企业规模,改进了生产工艺,完成第一次技术升级。当年,企业年销售额即实现了翻一番。
2018年,株洲肯特迁入肯特工业园。
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一次,株洲肯特对硬质合金老系统进行全面改造,使公司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整体水平上了新的台阶。公司当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之后保持着30%以上的复合增长。
近几年,株洲肯特开始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先后投入3亿元购置先进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基本实现自动化。公司的硬质合金产量也在稳步增长,由最初的年产几吨增长到如今的年产1000吨。
凭借硬实力,株洲肯特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中字头”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交朋友”,在油田开采、矿山掘进及桥梁隧道建设等领域,其产品都发挥了关键作用。“肯特牌”也逐渐享誉全球,产品远销德国、英国、芬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转载自《株洲日报》2022年10月12日《砥砺笃行写芳华——株洲民企品牌系列报道之三》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芳 通讯员/王海艳】
责编:曹钰
初审:陈绪军 二审:陈绪军 终审:于芳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