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一百元约-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400元3小时快餐,真人同城炮约qq群

我和父亲摆地摊
2020-06-29 15:45:36          编辑:周媛 | 作者:袁楚湘          浏览量:4120

几十年过去了,我和父亲摆地摊的情景还时时萦绕在我的心间。

1952年,我在离家15多里的白关铺株洲市四完小读高小。家里有瘫痪的母亲和尚未出嫁的姐姐。父亲年过半百,扶犁掌耙、种谷撒秧,全是他老人家一把手。我读书要钱,买油盐酱醋要钱,偶尔添件衣服要钱。除作田外,家里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怎么办?父亲想,那就只好靠山吃山了。

我家住在婆仙岭下的柘岭,四周都是层层叠叠的山。我家有片树木林,父亲想:何不把它烧成木炭,变几个现钱?

于是,伐木烧炭的事儿就开始了。烧炭先要砌窑。农闲时节,父亲就在屋后辟地做窑子。窑子有讲究,先在地上开一个圆洞,比扮禾桶稍大,一米多深,洞底要平,开一个洞门,然后在洞上用泥土作一个椭圆形的盖子,盖子周边挖三个小圆孔,以便烧窑时出烟通气。

窑砌成了,便要上山伐木烧炭。父亲先是把适合烧炭的树木砍下来,截成一米左右的木棒,再把木棒一根一根竖着装进窑里。窑里塞些干柴。烧窑的时候,在洞门点火添柴,直到把窑中的干柴点着了,才停止添柴。烧窑是个技术活儿,什么时候封窑,很有讲究。封早了,有的木材没有烧透,就有“炭老子”;封迟了,木材烧尽成了白灰,木炭产量减少。父亲是行家,每次封窑恰到好处,烧出的炭乌黑透亮,赶集摆上地摊,很讨顾客青睐。

离我家十余里有个石灰嘴,每月逢三赶场。冬闲时节,父亲总是挑着20来斤木炭去摆地摊,换点生活必需品回来。因为农村小镇木炭卖不起价钱,父亲只挑点点木炭去,当钱花。

“心忧炭贱愿天寒”。深冬时节,大雪纷飞。一个星期六,我放学回到家。父亲说:“明天一定是个好天气,天寒地冻,木炭可以卖个好价钱!”他立马拿出高系撮箕,开始装炭??吹秸馇榫埃已劾岫峥舳?,对父亲说:“爹,我明天也去卖炭!”父亲说:“那怎么行!我明天要挑到株洲去,那里好卖,价钱好!你小小年纪,这么大的天气,去干什么?”我说:“我12岁啦,您去得,我也去得!”在我的执意要求下,父亲终于答应让我“锻炼锻炼”。他拿出一担矮撮箕,装了一二十斤炭。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吃完饭,挑炭出发了。为了防滑,我和父亲脚上还套了一双草鞋。从老家到株洲30余里,我们中途歇了四次,直到上午9点多钟,才到达株洲徐家桥。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我们找到了一个空隙将担子放下。等了一会儿,一位大爷走到我们面前,指着炭问:“怎么买?”

“5角钱一斤。”父亲说。

大爷扭头就走了。

又等了一会,一位老大妈提着篮子走近我们:“木炭多少钱一斤?”

听到回答后,她说:“太贵了!”

父亲问:“您老买多少?”

“一二十斤吧!”老大妈回答说。

父亲说:“4角5怎么样?”

老大妈还要砍价,父亲不同意了:“大娘,我们乡下人也不容易啊,起早贪黑,砍树烧炭,冰天雪地,赶到这里,肚子里还咕咕叫哩!”

不知是父亲的话感动了大妈还是怎么的,老大妈终于答应以4角5分一斤买炭,并且还加了码,买50斤!

父亲要帮老大妈把木炭送到解放东街家里,要我站在原地卖剩余的炭,等他回来。

他们走后不久,有两三个顾客来问了炭的价钱。最后一位斯斯文文的中年男子走近我,问:“孩子,你是哪里的?冰天雪地挑炭卖,没有读书?”

得知情况后,中年男子摸摸我的头,并以每斤5角的价钱买下剩余的炭。父亲回来后,我们帮中年男子把炭送回家,一打听,原来他是南湖塘小学的一位老师。

我们卖完了木炭,高高兴兴往家走。走到徐家桥,我和父亲吃了一碗甜酒冲鸡蛋。要知道,在当时,一个乡里伢子,那是多么难得的美味??!父亲那天特别高兴,带我到商店买了一只烤鸡,一条草鱼,还给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围巾……


责编:周媛

初审:周媛   二审:唐剑华   终审:易湘锋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