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说新语》的“德行”、“言语”、“文学”、“栖逸”、“任诞”“简傲”诸辑中,记载关于魏晋名士“啸”、“吟啸”、“啸咏”的文字很多,这种“啸”的方法与“啸”的音调,往往表现出他们率真、坦荡、任性、自由的处世态度和性情,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
“周仆射(周顗)雍容好仪形,诣王公(王导),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咏。”
“桓玄常登江陵城南楼:‘我今欲为王孝伯(王恭)作诔?!蛞餍チ季?,随而下笔?!?/p>
“阮步兵(阮籍)啸闻数百步?!?/p>
“王子猷(王徽之)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蛭剩骸葑『畏扯??’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谢奕)在温(桓温)坐,岸帻啸咏?!?/p>
《辞?!罚骸靶?。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p>
“啸”并非魏晋人的专利,溯源久矣?!妒分?,就见诸多处:
“子之归,不我过,其啸也歌?!保ā墩倌稀そ秀帷罚?/p>
“有女仳离,条其歗(同啸)矣。”(《王风·中各有蓷》)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保ā缎⊙拧ぐ谆罚?/p>
郑玄在《江有汜》的笺注中,释“啸”为:“蹙口而出声。”也就如同现在人们嘟起嘴唇所吹的口哨。
但在魏晋以前,“啸”者多有女性,《诗经》中的诸篇可为佐证,还有《列女传·仁智篇》,写鲁漆室之女,因忧思邦国,倚柱而啸;《古今注·音乐篇》记商陵牧,用“啸”来抒发心中的郁郁不平之气。
屈原在《离骚·招魂》中吟道:“招具该备,永(咏)啸呼些?!蓖跻葑ⅲ骸胺蛐ヒ酰粞?,阳主魂,阴主魄;故必啸呼以感之?!闭馐怯谩靶ァ崩凑谢酵鋈酥??;褂杏谩靶ァ崩辞筇旖蹈柿鼗蛘哒泄淼?,啸者多为巫师和术士。
到东汉时,“啸”在士人中风行。这种撮嘴而“啸”的发声形式,可以在不同场合表述不同的情绪,或激愤,或悲哀,或悠闲,或亢奋,或倨傲,或鄙夷,或临危不惧。
“谢太傅(谢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孙绰)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正,吟啸不言?!毙话驳摹耙餍ァ保赶殖鏊拇尤菡蚨?。
孙机《魏晋时代的“啸”》一文中,说:“啸声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把啸的方法和啸的音调记述得最是细致的是西晋成公绥的《啸赋》?!?/p>
“啸”的发声:“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行而不流,止而不滞。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倍靶ァ币粲Φ比崧逶剑骸笆庇纳⒍?,中矫厉而慷慨。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骛而激扬。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
孙机称:“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薄缎ブ肌肺拼锕闼?。
文人骚客的“啸”,在唐代仍余韵未绝,《啸旨》的产生是个明证,而在唐人诗歌中,亦多有印痕?!岸雷捏蚶铮俑闯ば??!保ㄍ跷吨窭锕荨罚疤烀乓怀ば?,万里清风来?!保ɡ畎住队翁健罚捌矫骺招ミ?,思欲解世纷?!保ɡ畎住对纹吲泄俨啤罚┑剿未昂笫?,“啸”风就几乎成了空谷绝响,诗文中虽也出现“啸”,只是一种描写,而并非实指。现代人的吹口哨,虽是“啸”的形式,但与魏晋人“啸”的内含文化意味已相距甚远了。
责编:周媛
来源:株洲新区客户端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