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全市全区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雷打石镇立足实际,以集中整治为抓手,统筹安排,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实效。农村改厕是一场向千年旧习和传统生活方式宣战的改厕“革命”。今年以来,雷打石镇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关于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辖区内的农村改厕工作。
雷打石镇于1953年建镇,2011年2月划归天元区管辖。地处株洲市天元区南端,湘江西畔。现辖1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面积87.0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27万亩,旱地6.73万亩。共1.15万户,常住人口3.5万。
农村改厕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艰巨工作。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加快推进户厕改造,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厕所革命”实施前,农民没有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概念,最好的厕所也只是两格式化粪池,且占极少数。多为旱厕,存在脏、乱、差,蚊虫多、臭气扑鼻的情况,不利于农民群众健康。我镇共有农村户厕8236户,其中卫生厕所7331户,无厕所873户,非卫生厕所32户。需改造厕所905户。同时在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场所新建公厕6处。改厕后,不少村民反映居住周边蚊虫没有了,空气清新了,水源干净了,环境舒适了,连化粪池都美化成一个个“欧式小花园”。“厕所革命”在我辖区从大街小巷到田间地头广受村民群众赞誉。感同身受,辖区群众幸福指数得以再次提升,基层党政良好形象得以更加稳固。
(一)压实责任,一切行动听指挥。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任政委,镇长任组长的改厕治污领导小组。明确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本村改厕治污工作。村配备专门人员,具体跟踪每户改厕情况。改厕初期,对村书记、主任和改厕专干进行了动员培训,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在改厕工作遇到瓶颈时,立即组织排查研判,对已完成改造的厕所逐户上门摸排,总结问题,解决问题。坚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二)建章立制,以结果论输赢。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和专题工作会议。制定了《天元区雷打石镇2019年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任务要求和工作机制。实行了“一天一进度、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考评”的工作制度,全程跟踪改厕进度和质量。同时,此项工作与镇村干部工资绩效挂钩,奖罚分明。
(三)宣传发动,依靠群众求胜利。为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改厕氛围。一方面通过喇叭播报、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等,向群众宣传改厕的好处和必要性,使村民对改厕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各村和技术人员挨家挨户走访调查需改厕的农户,耐心宣传解释改厕政策,引导农户主动参与。另一方面在每村率先建设两个的示范点,让群众直观、立体的看到改厕的实际效果。无蝇、无臭、清洁、方便的“小花园”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到了改厕之中。
(四)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为达到“内外兼治”,我镇将改厕结合治污工作同步进行,统一验收。同时考虑到大部分村民有菜地施肥的需求,保留原有的化粪池,将生活污水与粪污一起接到三格式玻璃钢体,然后在三格式玻璃钢体后面接人工湿地,从而直接达到无害化改造的效果,这样既可以满足施肥的需求、又能达到环保治污的标准。
(五)科学投入,不让群众花一分钱。区镇按比例承担厕所改造的全部费用,不给村集体增加负担,更不给农户增加压力。同时,购买小型挖掘机,在挖坑的环节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室内改造时,将原有的旱厕改装成坐便器,使用水桶舀水冲洗;有能力的农户则自行增加了自动冲水设备,并铺设了瓷砖。对于小部分无厕所或用桶接粪便的,采取房内隔出2㎡左右的空间的做法,并砌墙装门,做到有墙、有顶、有门。
(六)严抓质量,不搞面子工程。我镇的改厕治污施工严格按照坑基处理、池体就位、管道安装、填料铺设、场地平整、人工湿地、植被栽种的顺序执行,且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实施。在选材方面,经过多方比对、品牌比选,统一了管材的型号、厚度等,用最少的价格买到最好的材料,既保证了质量又再次节约了成本。同时与供应商和施工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和保障了后期管护工作。
民生无小事,改善村民“如厕”环境,是天元区雷打石镇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雷打石镇将继续纵深推进改厕工作,确保取得“厕所革命”全面胜利!
责编:王珈
初审:易湘锋 二审:易湘锋 终审:易湘锋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 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