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淼鸿,白鹤小学科学教研组组长,株洲市第四、五届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全国创新型优秀教师?!叭我饷拧币丫蚩?,快跟记者一起来穿越她的科学殿堂。
语文教师“改行”把科学课上出了名堂
“从小对科学一直有一种莫名的好奇和着迷,为什么一按开关,点灯就亮了?飞机为什么在天上飞行而不会掉落?”儿时对事物的好奇心,也许就是卢淼鸿热爱科学的源泉。
卢淼鸿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科班出身的她很快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当年,师资有限,一个小学老师往往要兼任多门学科老师,年轻的卢淼鸿因综合能力突出被推荐参加株洲市科学竞赛,就是在这次比赛上,卢淼鸿脱颖而出摘得一等奖。这次“越界”比赛改变了卢淼鸿的教学生涯,让她从语文教师“改行”成为了一名专职科学教师。
执教5年后面临从新开始,卢淼鸿不仅没有压力,恰恰感觉自己的工作生涯回归到了正轨。为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她观察学习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苦研科学教学,与之同时,在上课之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自制一些有趣的教具,来推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卢淼鸿将科学课上出了名堂,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带领学生们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技术竞赛奖。
科学与人文融合 从“玩”中求“学”
“科学课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科技能力的课,更是一种文化,对科学课深层的把握应达到科学与文化交融层面?!甭岛璋炎约鹤ㄒ档挠镂乃匮肟萍贾肚擅畹厝诤显诹艘黄穑吹剐纬闪俗约旱奶厣?。她的课堂里总能找到蕴含在科学教学中的人文气息, 在教学中她倡议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在玩中学,在学中思。
在科学创新上,卢淼鸿会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用质疑的精神看待问题,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它,因为这样的教学,她的班上出现了很多获奖的创新“小达人”。其中一名“小达人”因家里有位耳聋的姑奶奶,就发明了一个能辨明来意的门铃,在有人来访的时候按铃,房间里面就会亮红色的灯,这样一个发明解决了耳聋患者在交际上的烦恼。
除了在课堂中学知识,卢淼鸿喜欢带着同学们去实地考察,让孩子们体验生活,从生活里学知识。在一次偶然机会发现湘江风光带的水杉大面积死亡,卢淼鸿和科学组几位老师带着学生们进行了实地勘测,共同探究水杉死亡原因,让孩子们尝试着提出建议并写入实验报告中,这份报告也获得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研究性学习的一等奖。
师德传承 学生成长路上的灯塔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这是卢淼鸿教学的宗旨。而这样的品质和专注态度源于从小的耳濡目染。
卢淼鸿的母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儿时母亲的一言一行与甘于奉献的品德,无不影响着她。从小对教师职业就有一种向往,教好学生,对学生负责早已经在她的心间生根发芽。卢淼鸿说:“母亲在当地颇受尊敬,村民很淳朴,有时会揣上几个鸡蛋,提着一把蔬菜表示心里的感激,母亲总是再三推辞,不肯接受。母亲留下来的‘大爱’时刻让她反省自己,激励着她在教师岗位上不断地砥砺前行?!?/p>
在她的眼中,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给他们打开一扇窗,生活有无数的可能。曾经有一个学生,因成绩差,放弃了读书,转而在家里做鞭炮补贴家用,卢淼鸿了解情况后,将他“抓”回了学校。卢淼鸿回忆说:“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家庭条件不好,虽然成绩差,但是喜欢制作一些小作品”,卢淼鸿和这名学生谈了许久,鼓励他在技术、手艺上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父辈的道路,同时在学习中不断的关爱他,表扬他。小学毕业后,这名学生报考了职业技术学校,现如今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模具师。
“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卢淼鸿在浩瀚的教师星海中或许不是最闪亮的那颗星,可是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这道光芒饱含着她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真与重视,对学生的爱好与付出。所谓“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卢淼鸿值得学生的喜爱与敬重。
责编:李吉
初审:李吉 二审:李吉 终审:李吉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