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登科
产业项目的发展好与坏、快与慢,离不开当地的营商环境。招商战场上,抢项目如火如荼,大后方优化营商环境,做好项目进门的后半篇文章。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系,至少应该由城市基础、综合交通、产业平台三个“硬环境”和政务服务、金融生态、人才创新和平安法治四个“软环境”构成。就好比抓回来一只好鸡,不给吃食,不给建好窝,再好的鸡也不会下蛋,甚至抓回的鸡也会跑走。营商环境,就是产业项目的发展环境。前些年,我区优化营商环境,更加注重“硬环境”,城市基础和交通道路等硬件设施的完善,也确实成为我区一个优势,现在“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深化“放管服”等政策的落地,使我区“软环境”也在不断优化。
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产业项目方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和谐沟通、互相尊重。近日,对口联系的一个产业项目因未办证施工而被市政部门执法处置,并要求停止施工,项目方寻求帮助。通过协调,市政部门同意项目“容缺”施工,项目可以边施工边办理手续??梢恍瞧诤螅钅糠接直焕樟钔V故┕?。原来,项目方以为得到“特别照顾”,证照不如期办理,施工不文明,导致处罚。我们旋即组织协调,最终问题得到相应解决。从此事来看,政府职能部门的规章制度重要,项目进度也重要,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是项目落地好、进展顺的底线。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政法单位要积极投入到优化营商环境中来,坚持司法公正,依法惩处侵权行为,对错案冤案有错必纠,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抓手,狠抓强买强卖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不断提高企业获得感,为株洲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动力。
责编:钟睿怡
初审:于芳 二审:于芳 终审:于芳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