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一百元约-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400元3小时快餐,真人同城炮约qq群

院士回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努力打造无人农场“天元样板”
2021-04-20 11:00:30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 编辑:殷娜娜 | 作者:张媛          浏览量:8652

如果你听说过无人农场,那你一定知道“开直播机的老头”是谁。没错,他就是株洲天元人,今年76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专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


天元区响水村


近日,罗锡文院士回来了。这个“开直播机的老头”带着他最新的无人农场技术回来了。他想让无人农场项目在家乡开花结果,用现代农业技术反哺家乡,为家乡现代农业发展献智献力。


忆往昔 种下农机梦


罗锡文院士协同家人一起来到天元区栗雨街道栗雨社区的一处马路边,“我的老家就在这个位置?!?br/>


罗锡文院士


“锡哥!”熟悉的乡音响起,让罗锡文院士有点恍惚,“原来是堂弟罗倜文?!焙鸭妇洌蠹矣孟缫舸蚩嘶跋蛔?。


“锡哥,你还记得不?有一次你跟姐姐比割稻谷比赛,左手手指被割伤了,出了好多血,吓到我们了?!甭拶梦男ζ鹄?,“不记得是哪个手指了?!?br/>


“左手无名指。你看现在还有一个疤痕。”罗锡文院士伸出手给大家看,“以前当农民很辛苦,我小时候拔秧、插秧,什么活都干,累的时候我伸腰,母亲就说‘小孩子有什么腰,赶快插!’那时,我的脑海里产生一个念头:什么时候不要人插秧就好了?!?br/>


也许就是这个念头,农机梦想从此与罗锡文院士的一生紧紧联系在一起。


罗锡文院士说:“看着疤痕,我时刻告诉自己,要让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增产增收,朝着‘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田’的目标奋斗?!?br/>


随后,大家与罗锡文院士一起在他老家旧址种下一棵桂花树,“愿家人健康,愿天元区更美好!”


罗锡文院士参观动力谷展示中心


罗锡文院士还参观了动力谷展示中心和石三门现代农业公园。


觅良田 促项目早日落地


无人农场,就是实现耕、种、管、收四个环节的无人化,选地很关键。罗锡文院士此次家乡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家乡无人农场项目选出一块好地,让项目早日落地。


在响水村一处连片的田地边,罗锡文院士冒着雨走了一公里路。


“这块地还不够平整,存在落差?!薄罢饫锏乃翟趺囱俊薄澳喟蜕畈簧??”“能否进行统一规划?”……罗锡文院士边走边和身边的村干部交流。


在月福村一处连片的水田边,罗锡文院士仔细查看田地的走势,询问这块地的网络状况?!拔奕伺┏⌒枰揽勘倍返己较低辰辛印!薄巴寥郎靶源舐??”“不光是地,还需要建设配套的设施设备”……


无人农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罗锡文院士表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开展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无人农机配置方案、基于农业管理模式的数字化模型,以及无人农场建设、运营、管理、服务所需要的相关智能化、数字化设施、软件和系统建设。


罗锡文院士考察完后,天元区将全力以赴共同打造无人农场示范项目,围绕示范项目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力争发挥项目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打造无人农场的“天元样板”。


“家乡的变化,让我很骄傲!”罗锡文院士眼里闪着光,他将全力以赴,让无人农场在家乡落地,他觉得,无人农场模式未来5-10年内将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天元区要抓住机遇,积极落地,形成一定的规模,做足天元区现代农业的大文章。



 对话 

Q1

记者:您的微信头像是您站在一台农机前面,微信名也很有意思,叫“开直播机的老头” ,是有什么寓意吗?

罗锡文院士:这张照片里的直播机是我国第一台水稻直播机,对我们国家的农业影响非常大。光是这一台直播机,就研制了将近20年,因此感情很深。我也是农民出身,从小就想能不能有个不需要人下地干活的机器。我的老师邵耀坚教授的言传身教,让我更加坚定想要实现“耕牛退休、铁牛下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的目标。

Q2

记者:这些年,您的农机研究重点在哪些方面?

罗锡文院士:几十年来,我的研究领域覆盖“陆海空”全方位?!奥骄庇兴揪恐辈?、水田激光平地、甘蔗深松、农业机械导航与自动作业系统、农情信息获取等技术与产品;“海军”有无人驾驶水文测量船技术及产品;“空军”有农业航空技术及产品等。


我带领团队研制成功的“同步开沟起垄精量穴直播”“同步开沟起垄施肥精量穴直播”和“同步开沟起垄喷药/膜精量穴直播”的“三同步”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和水田激光平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将原来农民无序的撒播改成有序的直播,引领了我国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的进步,在国内26个?。ㄊ?、自治区),以及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家推广应用。

Q3

记者:您说的无人农场,到底是怎么实现无人的?

罗锡文院士:无人驾驶不等于无人农场,这是两个不同概念。无人农场是在人不进入农场的情况下,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完成所有农场生产、管理任务的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无人农场的本质是实现“机器换人”。


我举个完整的无人农场的例子。无人驾驶的旋耕机自动从机库走到田中按照设置规划路线,完成整个地块的作业,之后播种机把水稻种子精准地、成行成穴地播在地里,随后喷雾机自己开到地里将喷杆展开进行喷雾;而当粮食丰收时,收获机上场进行收割,当粮仓满了以后,收获机马上通知运粮车过来运粮,运粮车再把稻谷送到卡车上去,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除此以外,无论是无人农机具播种时的对行、直线误差,还是收获机与运粮机对接时的横、纵向误差,都十分的精准,保障了所有粮食都能“颗粒归仓”。

Q4

记者:无人农场作为当下比较热的领域,各个地方都在布局建设,是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呢?

罗锡文院士:搞无人农场,搞农业机械化,要根据国家政策,要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连片经营,这是提高土地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无人农场大范围推广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地块较大,机耕道和灌排设施较好,卫星信号和网络信号好等。关键是要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需求,不能脱离实际,一哄而上。现阶段还是以试验示范为主,之后再逐步推广。

Q5

记者:这次考察家乡,您有什么收获?无人农场项目能为天元区带来哪些改变?

罗锡文院士:家乡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符合建设无人农场项目的基本条件。但是还需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符合无人农场建设的标准。像以前200亩水稻的春耕春插,我们需要20到23人;无人农场建成后,只需要2到3人就可以了。在管水除虫这块,以前投入方式也比较粗放;现在我们通过一台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实时监测并操控作业,并可减少人工成本70%以上,节约灌溉用水20%以上,节约肥料投入30%,减少农药投入30%,实现核心示范区增产10%以上,整体效益提高20%以上。天元区农业不仅节能环保,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效益。


责编:殷娜娜

二审:袁慧娟   终审:于芳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